【活动概况】
2021年,在《民法典》颁布一周年之际,泰州市法宣办、市司法局组织三市三区党委政府、近90个市级机关“谁执法谁普法”“谁管理谁普法”“谁服务谁普法”部门,在全市发起“典学·问知”“典汇·问道”“典镜·问治”“典趣·问得”和“典研·问思”五大行动,真正让法典走到群众身边、走进群众心里。
【重点宣传内容】
一是发起“典学·问知”行动。在全社会掀起学典用典新热潮,力争人人学有所思、思有所问、问有所答。推动全民来学《民法典》,形成学典、用典、崇典的良好法治氛围。抓好关键少数,形成“头雁效应”,将《民法典》纳入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必学内容,借助“主题党日”“机关单位学习日”“法治业务研习社”等载体,开设《民法典》系列讲座、研讨会、交流会。以考促学,把《民法典》纳入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,并加大分值比重和实践应用思考,推动《民法典》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“必修课”。抓好关键时期,形成“小手拉大手”效应,按年龄分段征集创作《民法典》教育教学微课程、微视频及配套课件、教案等,依托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月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等,组织中小学生开展《民法典》开学第一课、《民法典》主题班队会、《民法典》我知道”手抄报、“我眼中的民法典”宣讲、法治微剧创客行动和“我是小小法典宣传员”等十大主题活动,真正把《民法典》宣贯落实到教育计划、教材、课时、师资、社会实践等具体环节,把法典以人为本、平等向善的立法精神融入到青少年“八礼四仪”教育。抓好社会公众普法,以专家学者、“三官一律”、法律公益人、志愿者为主体,发起成立《民法典》宣讲团, 采取“法律服务大集市”“以案说典”“入户讲典”、城区设点开课等方式开展“《民法典》六进”活动。同时,在全市所有的“法治街区、广场、游园、橱窗、长廊、墙绘”、道德礼堂、主题场馆等法治文化阵地开辟民法典宣传专区,点缀浓厚法典元素,推动法典精神上墙、法典案例入画、法典知识入景,并充分运用“报、网、端、微、屏”等各类媒体,开展法典图解、动漫、短视频、公益广告等多元化形式推送,形成“铺天盖地”的“普典”声势。
二是发起“典汇·问道” 行动。汇聚市级机关部门、公益团体、社会组织、行业协会的最大合力,确保企业、群众问有所应、用典有道。为群众赋智,以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责任部门为主体,组建“《民法典》释法维权联盟”,探索构建联席会议工作机制,紧紧围绕食品药品、安全生产、环境保护、劳动保障、医疗卫生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,通过“现场观摩”“机关开放日”“融媒体云直播”等方式,在执法过程中普及法典知识,引导老百姓用典维护好自身食品安全、出行安全、头顶安全和脚下安全等身边的安全,让群众深切体会《民法典》的法律温度和人文关怀。为企业赋能,针对《民法典》新特色,以律师协会、法律志愿者团体、公证员和镇街、村居法律顾问为主体,设计调查问卷、梳理法律风险点,为民营企业提供以经营法治风险预估、营销合同审核、全生产周期风险自测等为内容的专项“法治体检”,并出具“法治诊断书”,常态化赠书送课、举办职工《民法典》“悦读会”、交流会。为创业者赋力,在行政审批大厅、行业商会、工业园区设立创业法律辅导站,以公益律师、司法干警、公证员为主体,开展创业辅导,对照《民法典》新亮点,对创业者在经营路径、商业模式、签约履约风险等方面进行法律评估,列出创业风险事项清单,提出有效应对措施,尤其对电子商务等新型创业提出合法性论证和风险提示。
三是发起“典镜·问治”行动。以法典精神、法典规定为“镜”,为基层依法治理正衣冠、明得失、破瓶颈。为制度设计提质,紧扣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主题主线,按“谁制定谁清理”“谁实施谁清理”原则,由市司法局牵头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,对主要内容与民法典的精神、原则和规定不一致的规范性文件,按程序予以废止或修改,重点梳理与《民法典》关于物权、合同、人格权、侵权责任等内容具体规定不一致的或者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。为基层干部启智,策划举办“百场巡回民庭”“以案释典基层行”“笔谈学民法”等一系列基层党员先锋“学典促用”活动。同时,以村(居)“两委”、党员先锋、新乡贤为主力,结合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,在全市近60%的村(社区)组建“良法善治顾问团”“定纷止争和事团”“和谐新风督导团”“社情民意征集团”和“政策建议智囊团”,运用法典思维定纷止争、破解“三治”难题、发起移风易俗、倡导绿色生活等,从而把基层善治推动者、实施者的智力、内力充分释放出来,让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办、民事民管在基层一线蔚然成风。为百村百业改治,发起“典明乡村之治”“典亮公序良俗”行动,全市近90%的村(社区)修订了村规民约,65%的行业商会修订了自己的公约守则,“高空抛物共治理,头顶安全依法管”“山清水秀生态链,宜居环保省资源”等一些具有鲜明《民法典》特征的条款已悄然出现在自治公约、业主公约里,推动百村百业向善而治。
四是发起“典趣·问得”行动。发动全市60多个民间文艺团体、万余名文化能人,围绕《民法典》编纂意义、护佑全生命周期的主题,把市民大众学习《民法典》中的心得趣事、群众生活中的常见案例创作成为法治快板、法治小戏、法治小品等,在全市各街镇、村(社区)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”“道德讲堂”和“百姓大舞台”巡回演出。借力市文联,举办“幸福泰州 典亮生活”群众性法治文艺作品写生创作、评比巡展活动,创作一批具有泰州特色、富含法典精神的法治书画、摄影、公益广告等法治文化作品,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。
五是发起“典研·问思”行动。鼓励发动“三官一律”、法学会、公证行业等群体,研究如何用好《民法典》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,以所思所想不断推动法治泰州建设进程。实施“典亮泰州名片”工程,以各级法学会成员为主体,邀请国内知名专家、学者,依托中国(泰州)国际医药博览会,开办各类以“美好城市 法典相伴”为主题的城市治理高端论坛、良法善治沙龙、法律服务论坛等,共同研究如何运用《民法典》来提优城市治理、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。实施“典护企业成长”工程,以“三官一律”、公证员、调解行业为主体,紧扣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主题,通过打造“产业链+法律服务”平台、开展“法企同行”“律动凤城 企盼未来”等法治实践活动,切实把《民法典》新规转变为惠企服务举措。实施“典育美好村(居)”工程,以全市105个律师事务所为主体,将律所挂钩到村(社区),实现“律社牵手联姻”,村(社区)两委与律所成员一起研究化解村(社区)治理瓶颈难题的对策方法,如老旧小区改造中的法治问题、拆迁安置农民变市民的法治导引、小区公共空间治理的法治实践、村(居)民依法办事的习惯养成等,真正把《民法典》精神转化为基层治理动能。
【活动特点和效果】
一是突出了法典宣贯执行的刚性要求。在泰州的“五典五问”行动中,无论是对照《民法典》启动新一轮的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,还是硬性要求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责任单位在各类媒体开设“民法典+职能”释法说案专栏;无论是“典明高度”抓好关键少数普典,还是“典润童心”抓好关键时期普典,“典入万家”,抓好绝大多数普典,都体现了将《民法典》贯彻实施落到实处细处,把《民法典》宣传普及到每个市民群众的刚性要求。
二是体现了法典关爱群众的人性温度。泰州法典普及的实践中,在“典汇·问道” 行动里,汇聚“谁执法谁普法”“谁管辖谁普法”“谁服务谁普法”机关单位、群团组织的最大合力,守护群众的身边安全;在“典镜·问治”行动里,发起成立“良法善治顾问团”“定纷止争和事团”等民事民办组织,推动基层“三治融合”提档升级,包括帮助创业者的法律评估、法律风险事项清单,无一不体现《民法典》的人民立场、人性温暖。
三是展示了法典多元普及的弹性空间。泰州普典用典的实践则体现出了法典传播途径的多元化、传播载体的多样化、传播手段的多维化,综合运用了法治讲座、法治研讨会、法治交流会、法治文化文艺作品创作、法治案例讲解的多种手段;精心创作了针对一般市民群众的法治小戏、法治摄影、法治书画,同时让“报、网、端、微、屏”等各类媒介都释放出普典潜能,推动全社会形成人人学典、用典、尚典的良好风尚。
【推荐理由】
2021年,在《民法典》颁布一周年之际,泰州市法宣办、市司法局组织三市三区党委政府、近90个市级机关“谁执法谁普法”“谁管理谁普法”“谁服务谁普法”部门,在全市发起“典学·问知”“典汇·问道”“典镜·问治”“典趣·问得”和“典研·问思”五大行动,真正让法典走到群众身边、走进群众心里。
【专家评析】
在泰州的“五典五问”行动中,无论是对照《民法典》启动新一轮的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,还是硬性要求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责任单位在各类媒体开设“民法典+职能”释法说案专栏;无论是“典明高度”抓好关键少数普典,还是“典润童心”抓好关键时期普典,“典入万家”,抓好绝大多数普典,都体现了将《民法典》贯彻实施落到实处细处,把《民法典》宣传普及到每个市民群众的刚性要求。此做法值得各单位借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