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17日早上7点多钟,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司法局的“95后”干部封雨露,已经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待着5位特殊的受援人。
5位受援人均系聋哑人,一年前受雇于户籍地在浦口区的包工头,工作结束后两万余元工资迟迟没有支付。5人为维权辗转多地,终于找到浦口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。封雨露热情接待了受援人,通过一番文字交流和手指比划后,帮助受援人通过审核。
考虑到5人均为外省人,往返可能不便。她当场按照规定开通绿色通道,一次性办结法律援助各类手续。目前,该案已顺利诉至法院。
封雨露的正式工作岗位是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科员,为什么会出现在大厅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呢?这点要从浦口区司法局推出的年轻干部“四个一”培养机制说起。
2021年12月,浦口区司法局按照“一年打基础、两年出成果、三年见成效”的业务骨干储备计划,为了锻炼司法行政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熟悉司法行政业务,打破个人成长“天花板”,出台了年轻干部“四个一”培养机制。
这项培养机制的核心内容就是一年内办理1件复议案件、审查1份政府合同、调解1起矛盾纠纷、提供1次法律服务。该机制明确,全局领导班子成员、中层业务骨干担任“成长导师”,组织复议应诉科以外的年轻干部轮流办理行政复议案件,帮助年轻干部融入具体业务,实现内部信息贯通。
为了保障落实到位,该局规定每周开展专题读书会和案件审理点评会,引导每位年轻干部阅读理论文章,交流学习感悟;讲解办案心路历程,提升应对复杂局面、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;每月结合“进网入格显担当”行动,与新乡贤、调解员开展“组团式”法律服务,增强调解群众矛盾、疏导群众情绪、解决群众困难的能力;每季度邀请区政府法律顾问和高校法学教授开展“法治讲坛”。
“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,教学相长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,是为传习。”浦口区司法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吴峰介绍,通过全方位打造年轻干部培养平台,注重轮岗锻炼以及急难险重任务的磨练,让年轻人多当几次“热锅上的蚂蚁”,多拣几回“烫手的山芋”,锻炼出“大心脏”“铁肩膀”。
十年树人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,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、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,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。该项机制推出,给该局年轻干部尤其是20多名“90后”干部和工作人员带来了广泛的激励。
今年,是杜晓雪在法治宣传科工作的第六年。“进入司法局就在法治宣传科工作,平常大家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,忙碌于具体的事务,很有可能限于自己的一庭一室,不利于长远发展。”杜晓雪说,“有了这样的培养机制,搭建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,让全局的年轻干部们定期思想交流,相互学习,取长补短,共同成长,可以说是再好不过了。”
三十岁刚出头的陈士建,2021年8月才进入浦口区司法局工作,12月便得到去街道一线岗位交流锻炼的消息。在他的印象里,基层工作不着家是常有的事,还有一些难缠的当事人,语言不通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。已经习惯了办公室文字材料工作的他,对于这个“硬骨头”,产生了天然的恐慌。
只有上不去的天,没有迈不过去的坎。去了街道以后,陈士建一点点地学、一点点地磨。如今的他,凌晨也能够挨家挨户地进行走访排查,给五大三粗的上访户做思想工作也半点不怵。
短短三个月,浦口区司法局的“四个一”业务骨干们已经承办复议案件14件、审查合同64份、接待当事人600余人次、参加各类论证会16场。通过完善源头培养、跟踪培养、全程培养体系,深入立体考察,大胆选拔使用,目前已有3名85后、1名95后干部通过培养成长为科级干部,具备独立完成业务工作能力。
吴峰介绍,在持续深化“四个一”年轻干部培育工程过程中,将力争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、在强化品德修养上下功夫、在厚植为民情怀上下功夫,继续为年轻干部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,让青春之歌更加嘹亮,让司法行政工作薪火相传。